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02 如果,你願意聽我說。


如果,你願意聽我說。


       課堂上總是和老師唱反調,沒心思好好學習的同學,下課後一群人聚在角落偷偷抽菸,染頭髮穿耳洞期待有人多看一眼刺青的臉,躲進書堆藏身螢幕後,掩藏矛盾的心漫無目的出神地遊走,然後有一天,當世界好像真的放棄我,我輾轉被送進一個所謂的安置機構

       不過,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就一次,好好地聽我說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務觀點》


─ 無人能否定你,除非自己選擇放棄 ─

訪談對象

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 陳綢兒少家園 徐瑜主任
基督教芥菜種會 愛心育幼院 蘇鈺惠院長
張秀菊基金會 郭碧雲執行長
孩子的書屋基金會 陳彥凱(凱哥)
                                                      
       戴眼鏡的朋友都知道,眼鏡戴跟不戴,世界好似判若兩人。了解一個現象、一個人、一件事的時候,知道自己戴什麼樣的眼鏡去看,因而有一個這樣的,對該人該事的認識,是更重要的體認,才不致於累積偏見歧視,在還未明白時先下了定論。

       這期胡說帶大家看的是,他人眼中脾氣可能有點大,防衛心重,偶爾惹事上身,際遇特殊,行為不時乖張的兒童青少年,借用第一線安置機構資深服務人員的眼鏡,試著了解孩子的心聲和困境,亦邀請大家一起探索、反思自身建立與自己,與父母,與下一代合宜舒適關係的小秘密。


Q1 從事這麼久的兒少服務工作,你覺得服務對象最需要的是什麼?


良: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很多,生理、心理、社會等面相,這裡的孩子應被滿足的需求大多都沒被滿足,包括自律、人際互動等。我覺得最重要最需要的是「穩定跟安全的關係」。離家或一旦開始安置,穩定的關係和安全感是被破壞的,我們接手的角色很像後母,信任關係沒被建立,後面補再多都是枉然。

芥:孩子需要有個確據,他們是真的存在的。有些孩子覺得自己存在是個假象,感覺自己有也好,沒有也好,都沒有關係。孩子要認識自己真實的存在,知道自己存在是有價值的,不是因為我是什麼人物或擁有什麼,而是,生命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過一定是因為他在生命中感受到愛,才會認知到自己是有價值的。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


Q2 你覺得他們常常碰到哪樣的難處、困擾,或陷入怎樣的狀態?


菊:低自尊、低自信,易陷入自憐的受害者心態,有時會過度依賴,陷入情緒勒索、自我放棄的狀態。陪伴過程中,很重要的是怎麼幫助他們從受害者的角色變成可以貢獻的人,不沉溺在自己的感覺、傷痛和世界裡。

良:人們習慣用同齡的孩子或同齡優秀的孩子去比較或要求其他孩子都要符合這個標準。但他們要面臨的議題真的很多,我們可能到現在都還在處理他們五歲、七歲的發展任務,一般人沒看到的是,這些孩子即便活了十六、七歲,他過去十年可能是完全空白的。這些標籤和期待,對一個這年紀的孩子來說,實在是不能承受之重,整個社會對已安置的孩子容忍度真的很低。

Q3 談到標籤,分享台東孩子的書屋的經驗:


書:不管他過去怎樣,未來會怎樣,我們只討論「現在」這件事。現在我們要蓋房子,要怎麼蓋,你願不願意蓋?你想學什麼工作?凡事從當下切入。用工作慢慢建立自信,之後他才有勇氣去面對過去的缺憾或不舒服。他們常問我:「為什麼你會覺得我可以做到?」我也反問:「為什麼你們會認為,我覺得你們做不到?為什麼我要先認為你有問題?而不是我們可就眼前的成就跟工作狀況來評判?」他們會覺得:「像我們不準時上班,喜歡喝酒,就不怎麼樣,為什麼你還覺得ok?」 我說:「行為都是會發生的,但能不能是個過程,還是取決在你自己。」


       我們的相處中沒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專注嚴謹地朝理想去做,不管成功失敗,都是種疊加。理想跟實際,最後一定落在中間,我們不去討論一些不屬於現在的事情,或拼命擔心什麼,因為盡力在當下,就夠了。

Q4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重點?


芥:要相信孩子,不要放棄孩子,懂得放手,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有時父母幫孩子做了選擇,不放手,孩子學不到他們可以學的事情。的確有很多會讓照顧者生氣,傷心或擔憂的事,但過程中,我們如果很快覺得這孩子不是我期待的,沒出息、不聽話,孩子是會感受到的,他會覺得我是被放棄的,就不會有動力。孩子常因與重要他人之間的關係不好,孩子就覺得什麼都沒關係了。所以要常常自我提醒,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過高的期待,孩子也感受不到關心,他們會覺得,你就在要求我而已。

良:花時間! 花時間去認識、理解包容,不厭其煩地跟他們溝通,就算甚麼都不做,只是花時間陪在他們身邊,也很重要。能同理這些本身為生存就有極大壓力的父母,只是很想請他們不要放棄,因為當他們切斷跟孩子的連結的時候,對孩子的創傷是非常大的,甚至讓一個15歲的孩子半年沒辦法好好說話,大小便失禁。

菊:父母要有反省跟自覺的能力。我到底是怎麼跟自己相處,怎麼生活的?身教是無形的,你是怎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跟你一樣。我們父母也是在學習過生活,經營人生,對待孩子我們可能有許多錯誤示範和對待,發現自己錯了,要能跟孩子說對不起。父母親say sorry這件事,是讓孩子未來經營良好關係非常重要的示範點。另外,不管孩子遇到什麼困境,父母親要比孩子更冷靜,告訴孩子,困難人人都有,重點不是遇到什麼困難,而是面對困境、處理問題的態度,才是關鍵。最後,千萬不要拿兩個孩子來比較,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夠好,當他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就沒辦法往前進了。

Q5 我們當父母的,可以怎麼跟自己相處?


芥:我們常常要思考,怎樣善待自己,願意放掉一些堅持。先放掉對自己太多的期待,即使大人也都很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這過程中,不要一直加重自己的負擔。另外,父母要不斷學習,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想想以前環境中有哪些是我不太喜歡被對待的,在跟孩子的相處中能有這樣的自覺。自覺很難,若能把自己放掉,走出去學習,可能會有些新觀念。老一輩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真的不用太擔憂孩子,有時我們幫他選擇的,反而是他走不下去的。

良:先將自己的狀態處理好,才能好好處理孩子的。學著自我接納。父母在教養上常常也很無助,可善用社會資源,我們陪你一起帶孩子成長,你不是孤單的,所以真的不要放棄與孩子的關係。

Q6 你覺得有怎樣的動機會讓自己願意改變,相信能給自己不一樣的未來?


良:我覺得就是被相信、被認同的感覺,可以促發改變的動機。對孩子感同身受,同理他,讓孩子相信,會有人陪他,會有人認同他,這點很重要。當他開始做了,那些改變為他帶來很好的收獲,他會願意再走下一步。

菊:Be-Do-Have的觀念。功利社會太強調have(我要擁有什麼東西),比如讀書是為獲更高收入,享受更好生活等。但我們帶孩子,要回到「be」這個問題開始,問孩子,你是誰?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那你需要怎麼做,才會成為那樣子的人?be開始產生行為,而不是用have 定義自我。因為我已經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那個動機就會成就你未來會擁有什麼生活,什麼樣的關係,什麼樣的事業。所以改變的動機就是:你怎麼看待你自己? 比如我決定要成為一個誠實的人,那我待人做事就如實表達,不耍巧詐,所以擁有一群信任我的朋友。Be-Do-Have。從「我是誰」來思考延伸,不從have開什麼車住什麼房,來衡量人生價值。


Q7 和他們的互動當中,有沒有一些你覺得 it’s real amazing 的時刻?


昨天有個孩子開心跑向我,過去半年他同一件事情重覆做錯很多次,他跟我說: ㄟ這次他們都偷跑,但是我沒有! 他這樣說的時候我就想,錯誤一定有可修正的機會,但我們通常都急著管秩序,急著規範,用其它方式壓下去,沒協助孩子,給他空間去修正,錯過處理源頭問題的機會。這件事很鼓舞我們,也讓我們看見很多改變的可能。我無法保證每一件事情都能改變,但我相信有些事一旦開始改變,它後面的轉變就會越來越好。


Q8 若你可為孩子對社會大眾說一句話,你會想說什麼?


良:
1. 我們都是孩子!成長路上哪個人不跌到,有沒有更多的空間讓我們去練習?
2. 我們都是孩子,標籤跟價值,那些好像理所當然的「你應該」強壓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實在太重了。
3. 預防絕對勝於治療,盼更多資源投入預防工作,因為安置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菊:
1. 在國民義務教育裡頭,開始影響下一代,怎樣經營好自己人生當中,每一個階段的關係,這才是釜底抽薪的問題。
2. 大人或主流社會的期待需要被調整,不去用「擁有什麼」(have)定義人生的成功與否。
3. 孩子會有一句話要說,就是:「可不可以請你們好好靜下來聽我說說話?

書:每一個人都是黑孩子,有自己黑暗的那面,恐懼的事情。很多事必須「聽」孩子講出來,而不是「逼」他講出來,或「誘導」他講出來。陪久了,他就會常常問你他內心的問題,他會知道不管有什麼事,你都在,都會給他說話的機會,都會聽他說,說完後會給個衷懇的回應,不是長篇道理。這就是修補的動作。

芥:穩定恆常的關係,一般家庭有父母是比較容易。安置機構要這樣真難,即使有些社工做了十幾年,是否是穩定的,每個孩子感受都不同。當然有形部分我們盡量不要一直轉換照顧者;不過還是有個期待能讓孩子知道,除了你看得到的,還有個你看不到的存在,在被造的宇宙中,有個守護著你的,你還沒出母腹就有的。除了育幼院的照顧外,我們也會告訴孩子,有一個上帝的愛在孩子身上,不管在哪個地方,看得見的也許轉換了,卻還是有個愛你的,在你裡面

我們都是孩子,我們還會成長,還有許多改變的可能。讓我們不要放棄,不選擇性地接納自己,不是因為我們是somebody,而是生命本身就是種奇蹟。每一刻都可以是新生的開始,何妨吟嘯且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說觀點》


─ 如果我是,我們都是,孩子。


文 / 胡詠婷
議題胡說總編輯




曾經我們也是一張白紙,而今我們要給下
一代的,是怎麼樣的一個關係,我們都是
責任人,因為孩子,是看著我們長大的。

       不知道您是否記得自己小時候,對爸媽、兄弟姊妹或學校老師,有幾次委屈得很,或是氣得牙癢癢的經驗?是否記得那個不可能表達,或已經表達過但永遠沒有人想認真聽你說,也不可能為你的感受或訴求做出任何調整的氣餒、失落和挫敗。比如說,爸爸生氣時可不可以不要練亂打人,或是,學校可不可以不要把美術音樂體育課拿去考試,可不可以教我如何快速找到我需要的資訊,幫助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可不可以教我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和他人合作,怎樣經營一段感情,如何設立界線,尊重自己和別人。在我沒考到好分數時,可不可以別急著罵我、否定我,可不可以幫助我認識自己,發展我的長處。可不可以不要拿我來跟隔壁的Eric比。可不可以讓我自己決定我的方向,協助我一起評估可能風險和所需資源就好。可不可以相信我,不要怕我跌倒……



       然而,那真的是「好」嗎?是誰定義的好?孩子能否更有勇氣地看見周圍的需要,不吝嗇地貢獻自己的創意才幹給社會?孩子能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即刻尋求修正,而不是花時間擔心如果被發現會被瞧不起於是找很多理由掩蓋事實?孩子能不能成為有擔當的引領時代的人,而不是被時代引領,活在恐慌不安,只企求做最少付出換到更多好康的人?孩子能不能在我們的身上看見經營幸福關係的方法,對未來懷抱希望?孩子能不能從我們的態度中看見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不會逃避去認識自己的陰暗面,承認自己真實的聲音,勇敢為自己負責?如果回想一下,那些小時候期待被對待的方式,渴望得到的多一點的信任、溝通的彈性、爸媽的肯定、老師的鼓勵、家人的陪伴、專注的傾聽、犯錯的空間、做決定的機會、玩耍的權力、穩定的安全感、無條件的接納、真誠的關懷、沒有標籤的自在,不需要活在罪惡感和恐慌裡每天察顏觀色戰戰兢兢,這些自己曾經期盼能有的對待,是否也已體現在目前我與所在乎的人或自己孩子的互動中了呢?
      有可能當時我們掩蓋著自己需求落空的失落和挫敗,慢慢地,隨著更多加諸於自身卻好像永遠達不到的期待,乾脆說服自己,就是這樣了,我的聲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別人眼中,我是不是聽話,我可不可以「跟大家一樣」,甚至能不能打敗別人變成佼佼者。於是大部分的我們開始放棄自己的主體性,轉而追求世界的認同、掌聲和標準,致力追求成為一個平凡的佼佼者,無形中,再把這樣的價值信念和壓力傳給孩子,告訴孩子:「你應該(如何如何),因為這樣才對,才好,才有未來」。


       對於一些特殊境遇的孩子,我們需要用更溫柔的眼鏡來認識,讓自己重新變成白紙,才能真的聽見他們,並真心欣賞、鼓勵彼此創建自己生命無可取代的價值。而這不是藉由更多的擔心、規範和「你應該」可以達成的。比如,你應該心懷感激,你應該好好反省,你應該奮發努力,你應該懂得孝敬,你應該讀哪個科系如果,孩子從我們的身上可以看見感激、反省、努力、孝敬的美好,那他大概也會了,不是嗎?其實,大人和小孩常常是一樣無助的,所以這一次,也許我們可以試著這樣說:「即使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在創造更美好和諧的社會當中,我們都常常失敗跌倒,但,好不好讓我們都不要放棄。因為,同樣身為孩子,我們都需要犯錯的練習。過去的讓他過去,此刻我們可以重新決定,自己要是什麼樣的自己。你覺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J推薦┐


       這期推薦大家一本百看不厭的經典繪本《你很特別》,以及檢視關係的極佳工具書《情緒勒索》。最後用蘇軾的《定風波》,給同樣身為孩子的我們,一些豁達放下的勇氣。
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議題胡說┐


議題胡說


是一個討論關係的獨立媒體,

從覺察自己開始。
試圖表述議題中各方不同的觀點立場,
在對話的過程中,
反思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
自己和組織、社會、環境等,
更和諧美好之關係可能性。
我們始終相信,
有一種優雅從容的生存樣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行人  胡詠婷   總編輯  胡詠婷   編輯  程耀霆、陳宥鄞、張湘寧   攝影  秋葵

發行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綠能文創協會    捐款帳號  406100092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02 如果,你願意聽我說。

如果,你願意聽我說。        課堂上總是和老師唱反調,沒心思好好學習的同學,下課後一群人聚在角落偷偷抽菸,染頭髮穿耳洞期待有人多看一眼刺青的臉,躲進書堆藏身螢幕後,掩藏矛盾的心漫無目的出神地遊走,然後有一天,當世界好像真的放棄我,我輾轉被送進一個所謂的安置...